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,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让师生近距离感知非遗文化历史,近日,教务处联合校团委开展“艺术进校园”系列活动之非遗传拓技艺进校园活动,特邀河北省史志专家、非遗传承人苟志俊讲授穿越千年的传拓技艺,为同学们上演一场生动的非遗实践课。副校长刘金文莅临活动现场与师生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。

镂于金石,传之永久。传拓又称捶拓,被视为雕版印刷的雏形,据历史记载,传拓最早始于南北朝时期,至唐、宋时传拓已经成为贵族士大夫广泛采用的石印传承艺术。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复印技术--金石传拓,距今约2000年左右,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古代文物保存技术,通过传拓保存下来的文字、图案和纹理,不受时间和自然因素的侵蚀。

活动现场,苟志俊老师从历史和现实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金石传拓技艺,让被收藏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,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同学们通过亲手拓印瓦当,创作出自己心仪的拓印作品。大家表示在传拓技艺互动体验的过程中,深刻体会到了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,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
走进非遗文化,传承匠人精神。非遗传拓技艺进校园活动的开展,进一步推进学校美育教育,使更多的师生沉浸式体验古老的拓印技艺,加强了师生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保护,跨越时空体会匠心与传承,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绽放绚丽的光彩。此次活动受到“冀时”等多家媒体的报道。
